关于现代人消费价值的一个经典公式:女人>孩子>狗>男人,但钓鱼这件事是例外!
据中国渔业协会不完全统计,中国每年约有1.4亿钓鱼人群,其中男性占比超过80%。庞大的人群也养活了庞大的产业链,全球知名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休闲垂钓产业规模接近300亿元(284.16亿元)。
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今日父亲节的主人公“爸爸群体”,足见中年男性已成为垂钓市场的主力军。
钓鱼可以丰俭由人,多寡随意不设上限。正如那个在钓鱼圈广为流传的段子所说:“钓鱼的人都是百万富翁,我意思是在他钓鱼之前”。
钓鱼的第一大消费必然是装备,上述近300亿元的休闲垂钓市场中,仅钓鱼装备就占了122.59亿。鱼竿、鱼钩、鱼线、鱼饵、渔具配件……各种设备不仅品类繁多,每项大类下又能细分出数个小类。
以鱼竿为例,价格从几十到上万都有,一根较好的国产鱼竿几千元已不少见,进口的鱼竿则更贵。按照材质分类有竹制竿、玻璃钢竿、碳素杆、玻璃钢碳素混合竿等;按钓鱼技法不同,又能分为台钓竿、矶钓竿、溪流竿、路亚竿、海钓竿等。不同的钓具要适应不同的环境、水流、水压,指望“一竿走天下”就像指望只买一根口红搭配所有装扮一样不切实际。
除此之外,饵料等消耗品虽然看似单价不高,但累积起来并不便宜。讲究的钓鱼者还会提前在垂钓地点结合鱼的饮食偏好投放鱼饵,专业术语叫做“打窝”。
另一大消费花落垂钓场地。由于环境复杂的野钓很难收获良好且安全的垂钓体验,去渔场为爱好买单就成了很多“爸爸牌儿”钓友的最终选择,一天下来基本消费都在百元,如果钓上鱼来通常还会按重量另外结算。
如果选择海钓,则价格还会呈指数级增长,不仅整套装备就要好几万元,租船出海的租金费用也不便宜。在三亚,一个15人左右的团队,租条渔船出海一周,人均费用大约是1万元。
根据某查查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与渔具相关的企业已超过54万家,仅2022年近半年内成立的相关企业就超过13万家,主要分布在浙江、山东、江苏、四川等地,其中一直有“中国钓具之都”名号的当属山东威海。
钓具产业起源于欧美,而山东威海钓具的兴起恰好赶上了全球钓具产业的第三次转移:第一次是欧美将生产转向日本,随后第二次则由日本将生产转移到价格更低廉的韩国,直到上世纪80年代经历第三次产业转移,开始进入到中国。当时的威海塑料一厂用1个月时间,生产出了中第一根符合代工(定点生产,俗称代工)要求的玻璃钢鱼竿,自此,威海钓具产业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和许多其他产业一样,威海钓具产业也是走了一条从“代工到品牌再到自研创新”的制造业逆袭道路。90年代国际市场上更受欢迎、利润也更高的是碳纤维材质鱼竿,这种材料强度高、韧性好、重量轻,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,但当时的中国企业还无法自主生产。不仅日本渔具厂商会严格计算和控制碳纤维的数量,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实行“三封锁”,即产品封锁、技术封锁、设备封锁。威海当地厂商耗时10余年才攻克碳纤维难题。
配图:工作人员演示用鱼竿拉动一辆近3吨的卡车,这是一支远洋海钓重型鱼竿,美国的客户曾经用这样的鱼竿钓上过600多斤的鲨鱼
如今的威海钓具产业,具备了碳纤维预浸布、玻璃钢纤维制品等原材料的生产,钓鱼竿、鱼线轮、鱼钩、鱼线及把手等零部件的制造,可实现1小时交通半径的产业链闭环配套,年产值超百亿元。
当下全球在售的鱼竿中,60%以上产自中国威海,已经远超越美、日、韩等传统主产地。
虽然在钓鱼用户画像里,中年男性仍是主力军,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加入这项活动,为市场贡献了更多的想象空间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超过200万的95后在电商平台购买过垂钓产品,且购买增速远超球类、游泳、骑行等其他体育项目。
在各大综艺节目中,垂钓的镜头片段也越来越多,《向往的生活》《亲爱的客栈》等节目中都出现了明星嘉宾趣味休闲垂钓的镜头。同样的,一些新生代偶像也在各类节目、公开平台中表达过对钓鱼这一休闲娱乐活动的兴趣爱好,使得钓鱼在各自的粉圈中也开始广泛传播。
作为00后的易烊千玺也是垂钓大军的一员新生力量,他还曾因一张钓鱼照片带火了“渔夫”穿搭。
加之近年来户外热的风潮,钓鱼已越来越不再是中年群体爸爸们的专利,撕去“中老年”的标签,钓鱼正向着更年轻化、更娱乐化的方向发展。
如今,国内垂钓市场还处于蓝海阶段。和美国、日本等成熟市场相比更倾向于单一的钓具装备产业爆发阶段。但随着钓鱼热度的逐步上涨及关注人群的扩大化,未来将会有更多消费需求被挖掘,迎来更大的市场只是时间问题。